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节气,“立”乃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
中医学认为,人体健康与气候变化有关。立春时的气候乍暖还寒,冷热骤变、浮尘多,细菌、虫螨、易导致皮肤干燥和皮肤过敏,诱发:过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疾病。一旦过敏来袭,皮肤可能瞬间泛起红斑、丘疹,瘙痒难耐,仿若千万只小虫在肆意啃噬。
LI CHUN
接触过敏原后,皮肤通常会出现红斑。这些红斑的大小和形状不一,边界可能比较清晰,也可能比较模糊。
丘疹也是常见症状,表现为皮肤上凸起的小颗粒,颜色一般为红色,可伴有瘙痒。如对某些衣物材质过敏,在接触皮肤的部位可能出现密集的丘疹。
瘙痒是过敏性皮炎最主要的症状,程度轻重不一。患者常常会不自觉地搔抓皮肤,搔抓后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结痂等继发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水疱。水疱内含有澄清的液体,疱壁较薄,容易破裂。破裂后会有渗出液,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感染。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 37.5℃ - 38.5℃之间,这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过敏原产生反应导致的。同时,可能会伴有乏力、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急性期症状:
皮肤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丘疹、丘疱疹,密集分布。丘疱疹是在丘疹顶端有小水疱的皮疹,水疱破裂后会出现糜烂、渗出。
瘙痒剧烈,患者常常因为难以忍受而搔抓,导致病情加重。搔抓后的皮肤容易继发感染,出现脓疱等症状,脓疱周围可能会有红晕。
亚急性期症状:
急性湿疹的渗出减少,糜烂面开始结痂、脱屑。皮疹颜色由鲜红变为暗红,瘙痒症状依然存在,但相对急性期可能会有所减轻。
慢性期症状:
皮肤会出现苔藓样变,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深、加宽。比如在慢性湿疹患者的小腿部位,皮肤会变得像树皮一样粗糙、坚硬,而且瘙痒会呈阵发性发作,尤其在夜间或者情绪紧张时加重。
皮肤症状:
主要表现为风团,这是一种局限性、水肿性的隆起皮疹。风团的大小和形状各异,小的可能如米粒大小,大的可以融合成大片,呈地图状。颜色通常为苍白色或红色,周围有红晕。风团出现和消退都很迅速,一般在数小时内自行消退,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能会陆续出现。
瘙痒非常严重,是荨麻疹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之一。瘙痒常常导致患者搔抓,搔抓后风团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管性水肿,主要累及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组织疏松部位。表现为局部皮肤肿胀,边界不清,按之凹陷,一般持续 1 - 3 天消退。严重的荨麻疹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等;还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劳逸结合
劳逸结合。在忙碌的生活与工作之余,务必为自己预留适度的放松休憩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应积极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提高自身免疫力。
注意饮食结构
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春季可多吃一些如苹果、柑橘类水果、西兰花、洋葱和大蒜等有助于预防过敏的食物。避免食用辣椒、酒、海鲜等刺激性得食物。
保持皮肤清洁
春季气温回升,人体出汗增多,用温水洗脸、洗手、洗澡,不要用过于热的水或过分刺激的清洁剂。
穿着透气、宽松衣物
随气温变化选择合适衣物,春季气温变化大,衣服应以透气、轻薄、柔软为宜,避免穿得过于紧身或过于厚重。
避免接触过敏原
春季少接触花粉、尘螨等,有过敏史可预先备抗过敏药物,比如盐酸奥洛他定、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定期保湿
春季虽然湿度增加,但室内外温差较大,皮肤易失水变得干燥红肿,日常可使用保湿霜、乳液、保湿喷雾等使皮肤保持湿润状态。
2025-2-3(农历二月初六)立春
总之,立春后过敏不可忽视,应及时采取措施,对症治疗,同时注意防护,减少外出次数,以减轻过敏症状带来的不适。
【模板説明】
文中模块、场景、图片均为135编辑器排版,版权为135编辑器所有;文中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在一个月内联系作者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