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从上古一脉相承至今,已成为中国的象征,其地位不亚于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中医药一路步履维艰,在经历了“废止中医案”后,还能生生不息的不断得以延续发展,受到广大患者欢迎,其有这崇高地位最重要的原因是临床有效。
中国医药四大著作代表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49年)
无名氏:《黄帝内经》
秦越人扁鹊:《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无名氏:《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把人体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考虑,意识到了外部自然环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并且对外部自然环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进行了分类,即风、寒、暑、湿、燥、火(也称六淫)。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杏灵分散片——中成药制剂】
中医用药,病求根本,对脾胃比较温和,副作用较小,擅长治疗慢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的调理,像治疗心肌缺血、脑缺血疾病、脑埂塞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肺功能的调理等。
临床数据显示:中成药可改善部分糖尿病、部分高血压、部分风湿性和类风湿性疾病、部分种类皮肤病等症状,预防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是国术精髓,是先人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相信新时代的洪流会赋于中医药更迷人的魅力。
免责声明:
文中模块、场景、图片均为135编辑器排版,版权为135编辑器所有;文中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作者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