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躁动,能让身体安静下来

2024-11-13

  “它”的躁动

能让身体

    安静下来

联合国糖尿病日

“甜蜜”少一点

 健康多一点

 

 

2024/11/14

2024年11月14日 (十月十四 星期四)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其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

 

01
饮食清淡,合理作息
造型一.jpg

糖尿病俗称“富贵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通常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缺陷。由于体内血糖的升高,从而导致机体各个器官功能障碍,如:眼睛、肾脏、血管、神经等,严重的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寿命。

 

02
糖尿病发病的类型有几种?

糖尿病病因分类通常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4种类型。

01

1型糖尿病

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病因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相关性因素损伤胰岛β细胞,从而导致自身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在残存胰岛素分泌量不能满足身体需求情况下,导致糖尿病发病。1型糖尿病自身绝对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

02

2型糖尿病

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病因主要是由于身体存在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在胰岛β细胞代偿能力不足以维持身体血糖时,可因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03

妊娠期糖尿病

病病因主要是由于妊娠期阶段激素拮抗导致胰岛素抵抗,因体重增加导致胰岛素需求量增加,在超出人体代偿能力后导致发病。

04

继发性糖尿

病因较多,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如胰腺炎、胰腺切除等。

 

03

糖尿病发病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123.jpg
1
1型糖尿病

起病较急,常因感染或饮食不当诱发起病,可有家族史。

典型者有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

不典型隐匿患儿多表现为疲乏无力,遗尿,食欲可降低。

4.20%~40%患儿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症就诊。

2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成年人,常在40岁以后起病,有较强的2型糖尿病家族史。大多数患者起病缓慢且隐匿,病情相对较轻,体重超重或肥胖,可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和脂代谢异常。不少患者因慢性并发症、伴发病或健康体检而发现血糖升高,仅约50%患者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3
妊娠糖尿病

妊娠中、末期出现,一般只有轻度无症状性血糖增高,分娩后血糖一般可恢复正常。

4
继发性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的临床表现除了糖尿病一般的表现之外,还有原发疾病的一些情况,继发性糖尿病可以见于躯体性的疾病比如胰腺炎或者是严重的肝脏疾病,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可能是腹痛、消化不良等。

胰岛素的关键作用

综上所看,胰岛素的分泌是左右血糖高低的关键。胰岛素具有降低血浆葡萄糖的作用,还可以促进蛋白质以及脂肪的合成,对于人体的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胰岛素分泌过多就会导致血糖迅速的下降,脑细胞组织也会受到影响,使患者出现昏迷、惊厥、甚至是休克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低血糖)。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出现升高的情况(上述糖尿病发病情况)。

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是血中葡萄糖的水平。血中葡萄水平调节胰岛素的分泌非常敏感,胰岛素β细胞对血糖变化也十分敏感,正常人空腹血糖的水平浓度一般波动在80-90mg/dl,相当于4.4-5.0mmol/L,胰岛素在此时分泌量很少,仅仅是每1kg体重,25ng/分。当血糖升高达到300mg/dl时,胰岛β细胞会达到最大的分泌反应,当血糖降至正常时,胰岛素分泌也会随之恢复到基础水平,当血糖降至50mg/dl,胰岛素β细胞就不会分泌胰岛素。

 

 

04

如何让胰岛素再次“躁动”起来,恢复正常分泌?

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恢复胰岛素分泌的方法:

“重磅”消息
01
饮食控制

减少糖和脂肪的摄入,避免高糖毒性、高脂血症对胰岛β细胞的损害。选择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定时定量进餐,控制总热量摄入。

02
运动锻炼

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

03
药物治疗

使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磺脲类(格列吡嗪 等)、格列奈类(米格列奈 等)降糖药,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如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必要时可使用复方制剂;还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使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和恢复。

04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心理平衡,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这些都有助于保护和恢复胰岛功能。

05
检测与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检查血糖和胰岛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防止血糖波动对胰岛β细胞的进一步损害。

 

温馨提示

 

恢复胰岛素分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同时,不同的糖尿病类型(如1型和2型)在恢复胰岛素分泌的可行性上有所不同,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较小,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通过上述方法有可能恢复部分胰岛功能。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少一点“甜蜜”,多一点健康。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症状请及时就医咨询)

 

 

 

END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文中模块、场景、图片均为135编辑器排版,版权为135编辑器所有;文中截图来自—博禾医生,版权属于原作者;文中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在一个月内联系作者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