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即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八日。“腊八节”又称“法宝节” “佛成道节” “成道会”,起初,此节乃是佛教为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设,随着岁月的流转,逐渐演变为民间节日,并被大众俗称为 “腊八”。
在我国北方,流传着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这样质朴而充满年味儿的俗语。腊八节的到来,如同奏响了过年的序曲,标志着年关将至。每至腊八时节,家家户户忙着泡制腊八蒜、腊八粥、吃腊八面。相较之下,南方对腊八节的提及相对较少,其习俗亦与北方略有差异。南方的腊八节主要以腊八豆、腊八豆腐、麦仁饭等特色食物为代表。腊八习俗南北虽各有异,但也恰似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生动写照,彰显出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丰富内涵。在腊八节南北方诸多特色食物当中,腊八粥以其丰富的食材(糯米、大米、薏米、燕麦、红小豆、桂圆、百合、葡萄干、莲子、花生等),均衡的营养,香甜的口感,备受大众的喜爱和追捧。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但对于不同体质的人来说,在食用腊八粥时也是有讲究的。
腊八粥中应少放黄豆、黑豆等豆类,如食用过多容易胀气,造成肠胃不适。
对于大出血后或月经量多的女性,可加些红豆、红衣花生、芝麻等补气血。
尽量选择不加糖的腊八粥。可以选用燕麦、大麦来增加粘稠感,也可适当多放些杂豆类食材,帮助控制升糖速度。
进食油腻或冷食易拉肚子的人群,或大病初愈肠胃较弱的,可以用薏米、山药加小米熬粥,健脾化湿开胃。
老慢支患者或平时比较容易咳嗽的人群,可以加点陈皮、百合、黄芪,可以帮助润肺养阴、宣肺利气,有利于缓解咳嗽。
可适当多加薏米和黄豆,薏米有利水去湿的作用,薏米中的膳食纤维,有帮助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温馨提示
喝粥会影响血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食用起来应尤为注意。应避免食用,但在节日氛围得烘托下,糖友们要尝一尝的话,需要用低升糖指数的食材替换传统腊八粥高升糖指数的食材,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吃的时候,也要注意量,吃了腊八粥,就要少吃其他主食。喝粥后注意血糖监测。
在这里也祝愿大家:身体康健、万事“粥”全。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文中模块、场景、图片均为135编辑器排版,版权为135编辑器所有;文中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在一个月内联系作者修改或删除!